我们搀扶着蔺保旗,缓缓移步至耸立着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的巍峨纪念碑前。抬眼眺望,漫山遍野的 960 余个烈士墓整齐排列,仿若一支肃穆的英雄军团,虽历经沧桑岁月的洗礼,风雨侵蚀,却依旧身姿挺拔,傲然坚守在祖国的边陲大门,守护着这片他们曾以命相搏、用热血浇灌的神圣土地。
低沉悠扬的哀乐声袅袅升起,如泣如诉,仿若苍穹之上的英灵在轻声呜咽,为逝去的战友奏响一曲悲壮的挽歌。祭拜仪式,在庄严肃穆中拉开帷幕。礼宾人员面容凝重,仿若承载着千钧重担,抬着写有 “敬献给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挽联的花圈,步伐沉重而坚定,一寸一寸向着纪念碑迈进。手持黄菊花的蔺保旗及夫人王岚、刘恩慧、马玉章、银本华整齐列队,一字排开,紧紧相随。我们泪光闪烁,悲痛与敬重写满面庞,深深地弯下腰,向着烈士们鞠躬致哀,试图用这最质朴的方式,抒发心底对牺牲战友们如渊似海的思念与高山仰止的敬仰。蔺保旗颤抖的双手,轻轻摩挲着写有姓名的挽联,仿若在触碰战友们鲜活的面庞,泪水决堤,他在心底无声呼喊:“战友们,我们来看你们来了……” 刘恩慧、马玉章、银本华、王岚依次庄重上前,抚摸挽联,那轻轻的触碰,仿若跨越时空的拥抱,与久别重逢的战友相拥而泣,静谧而又庄严。随后,我们又逐一对烈士墓前的战友祭拜,我和刘恩慧战友在上海籍牺牲战友刘贵彦墓碑前肃立默哀、敬礼,虔诚敬献鲜花,愿这芬芳慰藉英灵。

刘恩慧给刘贵彦烈士敬礼献花
双目失明的蔺保旗在马玉章和银本华的搀扶下,脚步踉跄却又无比坚定地走向墓穴。他的双手剧烈颤抖,当指尖触碰到那冰冷彻骨的墓碑时,情感的堤坝轰然崩塌,他仰天嘶喊:“老战友,蔺保旗来看你来了……” 那声音,仿若一道凄厉的闪电,划破了陵园的寂静,直击灵魂深处,在场之人无不为之动容,潸然泪下。失去一臂一眼的刘恩慧,眼眶泛红如血,带着哭腔吟诵起自己饱含心血创作的诗歌:“老战友,多年后重回战场,看着座座墓碑,我满心悲戚,借一首小诗,寄托我无尽哀思:祭战友。千里奔行到栗边,谒碑忆旧泪潸然。青山埋骨英魂在,佑我山河世代绵。” 雄浑的诗句,在陵园上空久久回荡,与呼啸的风声相融,仿若英烈们的轻声回应,是生者对逝者最深情的告白。

我们移步至烈士陵园的一侧,那里,一面镌刻着 3076 名牺牲战友名字的碑墙前肃穆而立。我心急如焚,目光急切地在其上搜寻,终于,我连牺牲的战友陈士其以及安徽凤阳籍一同入伍的八名烈士的名字映入眼帘。蔺保旗缓缓伸出手,仿若在抚摸岁月的伤痕,轻轻摩挲着那些名字,声音低沉暗哑:“这里本应该有我,只是我侥幸生还。不远千里,我只能拖着残腿,抚摸着你们的名字,来看你们来了……” 简单的话语,饱含着无尽的思念,让我们深深体悟到战争的狰狞残酷,生命的渺小脆弱。

我们虔诚的祭拜之举,仿若磁石,吸引了周边的群众。一位曾两度参战的老兵,携家人驱车穿梭于边境各个陵园,祭拜昔日战友。他目睹我们的行径,眼眶瞬间湿润,快步上前,伸出有力温暖的大手,与我们紧紧相握。这一握,仿若握住了岁月,握住了往昔并肩作战的热血青春,传递着战友间矢志不渝的深厚情谊,也让我们深知,无论光阴如何流转,那份对烈士的敬仰、对战友的眷恋,如磐石无转移,永刻心间。

祭拜烈士
在一片庄严肃穆的氤氲氛围中,祭拜仪式缓缓落下帷幕。然而,那份对烈士的缅怀与敬意,仿若永不熄灭的火种,深深铭刻在我们心中,化作砥砺前行的磅礴动力,时刻鞭策我们珍惜当下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盛世,倾尽心力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
-------------------------------------------------------------------------
作者简介:马玉章,男,中共党员;网名:激越,武郡。双本科学历;从战火中走来的他,身戴三等战功勋章。更加怀念战火的岁月,思念生死战友,传承老山精神。他爱好文学、音乐、旅行等。先后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铁道文学》《词刊》等报纸、杂志等媒体发表1000多篇文章和出版《风采录》《新风荟萃》《我从战火中走来》等书和网络文学作品《激越的生命旋律》。